close

學姊說,心理諮商是一條不歸路,一旦踏上了就很難回頭.

我最近也嚴重的感覺到,心理諮商是藉著理論的了解,使用一些技術,與同理心去看穿人表面下的心.
穿越過皮相的遮掩,看穿行為表面,直達真正的本源.
不過這其中還有很多爭議,但我已經感覺到心理諮商的威力了.

大概初學諮商的人都會共同犯一種毛病,總會忍不住把新學的理論技術套用到身旁的親朋好友,與自己身上.
無法直率的感受第一手直接情緒,而試圖想要穿越表面看穿核心.

生氣時,不只是單純的生氣,會分析自己為什麼會對這件事有反應,並且造成情緒大幅的波動,是投射呢,或者是小時候有陰影,抑或者是為了否認什麼自己想逃避的事物.究竟是這個人造成自己的情緒,或者是自己不當的錯誤信念導致憤怒的情緒,也或者是對方表現的正是自己不願承認所做的錯誤投射.

焦慮時,同樣的也會思考為何會焦慮,是因為客體化過程不完整造成分離焦慮,還是小時候對媽媽有著不安全的依附而導致安全感的匱乏.或者是對於分離有尚未解決的陰影.

在談話中總是不斷的以自己當主角,是不是缺乏關注或者是太過自我中心?

ruru總是不斷的膨脹自我的價值,但在我的眼中並不是單純的看到他驕傲臭屁的一面,而是忍不住分析起他為什麼會這個樣子,過度的規律性,潔癖,對自我嚴苛,吝嗇.話題中總是不斷穿插自我吹噓及膨脹.
我忍不住感覺他的自卑,自戀的反向是自卑.而他的內在是多麼的空虛到需要不斷的以物質的炫燿來轉移自身的空蕩.每當提到情感話題就立刻轉移,逃避面對情感是因為小時候受到什麼情感拒絕,又是活在一個過度壓抑及權威的家庭中.

而F先生擁有大量的早年創傷陰影,還有很多邊緣性人格的特徵.
那些焦慮,責怪他人,恐慌,無法真實的去愛,逃避現象,現實我與應該我的不平衡造成內心衝突與外在焦慮.
否認並且厭惡真實的自我,並且將自身罪惡感及慾望投射到對方身上.
我無法單純的討厭他,因為了解越多就越無法責怪.

人格的養成我相信來自於家庭的給予塑造.
我相信沒有天生就具有傷害性的人,那些對於外人造成傷害都是來自對自我的防衛過當.
當家庭無法提供充足的安全感,就容易造就一個易焦慮的人格.
無法給予愛的關懷,就容易給小孩冷漠不信任這世界.
過於權威的家庭就容易有過度壓抑的孩子.
焦慮的媽媽就容易有焦慮的孩子.
習慣爭吵的父母就容易有衝動性格的孩子,或者是過度討好或怯弱的.

這是一個人的原罪.

是他初來到這世界,父母為他塑造的價值觀,給予他的感受,為他雕塑這世界的模樣.

是的,我真實的信仰著早年經驗嚴重的影響著未來的生活.
非常的渴望能了解更多能夠了解自己的方法.

這真是一條不歸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ibivenus 的頭像
    bibivenus

    Bibi_Venus

    bibiven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