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自己一個大缺點,
就是當別人的理念與我不同時,
我都喜歡不自覺的進行說服的動作。
說服的本身就是一種自以為是的表現,
也是一種驕傲,
認為自己懂得比較多,自己比較聰明,
也把對方看的比較低。
當別人的意見與自己相悖時,
我的脾氣就會漸漸起來,
態度就開始變得防衛,
先防衛之後準備進行攻擊或說服。
這陣子因為佛洛伊德與Rogers,所以暫時將存在主義束之高閣。
大略的唸完佛洛伊德與Rogers後,終於可以好好的讀存在主義。
存在主義果然是我的最愛阿,念的時候總會不斷的想點頭稱是。
總會忍不住深深的被感動!!
雖然我也很贊同佛洛伊德的潛意識與夢境還有本我的說法,
也贊同ROGERS的無條件積極關懷的確是很理想的治療方法,
但是影響我最大,最讓我感動的還是存在主義!!
選擇走這條路也是因為找不到生存的意義。
十幾歲意識到生命是有限的,意識到死亡終將結束一切。
就一直不斷的對存在有很深的疑慮。
一開始意識到死亡,對於生活是悲觀的。
國中的日記裡寫滿著對死亡對於人生的悲觀憂鬱。
因為發覺無論追求什麼得到什麼或失去什麼,
無論過程多麼幸福或挫折,無論結局多麼快樂或悲傷,
我們在人生的這條路上終究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死亡,
死亡可以輕易的結束這一切的糾纏或不解,帶來所有問題的答案。
那時候,我在熱鬧的人群中感覺還是很孤獨。
那種孤獨感讓我渾身發抖,由背脊發涼。
我意識到無論有多少人存在,我們終究是孤獨一人。
孤單感很重,人生很無望。
我常常問媽媽:妳知道為什麼活著嗎?死了又去哪裡。
媽媽就會給我一個好像我很白痴的笑容,說死亡離我那麼遠我擔心什麼?
說我活著的意義就是好好活著。
是解答又不是解答。
只是焦慮更加擴大。
存在主義把一般性的焦慮視為成長的泉源。
但,當時的我並沒有學習處裡這焦慮,找不到解答。
我只是把這焦慮壓抑在心裡,偶爾浮上意識層面來使我恐慌。
很多焦慮我藉著存在主義找到了解決。
對於死亡的認知,存在主義是很樂觀的。
他們認為對於死亡狀態的覺察能夠提供生活的意義。
當我們意識到人終將一死,並沒有無限的時間來完成我們的計畫,
那麼我們將更重視現有的時光。
他們認為焦慮不應被解決,而是我們該學著接受焦慮是生活的一部份。
覺察自由的責任,我們的一切都是我們選擇而來。
選擇或不選擇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我們該為自己的生命負起責任。
自由是一種幸福的模式也是一種壓力。
很多人逃避自由,而藉著依賴來逃避自由。
因為不想承擔生活的責任,不想承擔選擇的責任。
而逃避最終會引發罪惡感。
依賴只會導致罪惡感的惡性循環。
留言列表